这个见证了深圳农耕历史的“春牛堂”。春牛堂是深圳南山地区民间对天后庙的俗称。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盛行土牛“鞭春”的习俗。鞭春又称“班春”“打春”。这一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所谓鞭春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昭示农时,祈求丰收的仪式。由地方行政长官亲自主持。老百姓广泛参与,因为是每一年的立春这一天举行。所以名称中有一个春字。从明代开始每年立春。新安县令就会按国家礼制的规定,身穿官服,率领县衙内所有的文武官员一起,在县治东郊举行迎春大典。在仪式前县令会安排人用泥土塑造一头春牛和一位策牛人。一般会在冬天的最后一个月制作土牛。每一年的开春,县令都会在天后庙内举行开耕仪式。因此此庙又得名“春牛堂”。但当地老人,一直喜欢称这里为“新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