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制造,就连一块儿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面对旧中国历史上的失败和先进工业国的优势,新中国将何去何从?然而这个时候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并不好,在强敌环伺之下,新中国的工业之路该如何走?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也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我们,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然而因为朝鲜战争的胜利,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的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这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