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又叫对联、春贴,是我国民间庆贺农历新年时常见的吉庆点缀。大红的纸张上书写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新禧的期许与追求。春联不仅是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更是中国人潜意识塑造和传承家风的方式。鲜艳的红色为新春染上喜气,鲜明地流淌在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街巷与每一户人家对新禧的希冀之中。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是由古时候的“桃符”演变而来,那时候的人们在桃木板上刻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者描绘画像,悬挂于门首,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后来还在桃符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唐太宗时期,门神画的出现接过了桃符“驱邪避灾”的使命。桃符的内容则演变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并逐渐拥有了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辞特点。到了明朝时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喜庆的大红纸张,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划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等。辞旧迎新之际,人们便将其贴于门户之上,以装点新春迎接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