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传统中,龙由多种动物的形象融合而成,与古老的图腾崇拜有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在上古时期,伏羲、黄帝、炎帝、共工、匈奴、越人等众多部落,都有崇拜龙图腾。 闻一多在其所著的《伏羲考》中说道:“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体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最为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体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龙图腾具有神圣性,长期是皇权的象征,其形象由皇家独享。 西方文化中的龙则不同,在西方圣经故事中,龙是邪恶的象征,它长着翅膀,身上有磷,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喜欢收集财宝,生活在山洞或地穴中。 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在基督教堂的壁画作品中,这种长着翅膀的龙常常是邪恶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