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名称的由来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太子的意思:“太”者,大也。 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 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 还有一个名词叫“皇太子。皇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唐制)。 清朝雍正帝开始,吸取诸王争储的教训,正式宣布了不再预立太子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