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网友爆料, 他和他女朋友 在某段视频平台 明明看的是 同一个男女吵架的视频, 结果各自手机 显示的评论 却完全不相同。 他看到的评论 前排大多数 是站在男生立场上的观点, 而他女朋友 看到的排名 靠前的评论者恰恰相反, 很多都是替女士说话的。 原来大数据早已经 把魔爪伸向评论区了, 甚至可以 根据用户的喜好 显示评论内容, 互联网时代, 我们几乎变成了透明的, 没有人可以逃得过 大数据的追踪, 每个人都是裸奔, 几乎没有隐私可言。 还有,前脚和朋友 面对面聊想买什么东西, 后脚打开某宝 首页就会出现这个宝贝, 让人不禁细思极恐啊, 到底是谁 在被后偷偷监视我们? 仿佛手机有了自我意识, 他主动记录着 主人的每一次互联网行为, 包括消费、搜索记录、点赞等等, 然后建立了一个 专门针对你的模型, 控制你的意识。 更确切的说, 真正控制你的 其实是算大数据, 他看不见摸不着, 但却比你妈还了解你, 他知道你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