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是我国棉花的分水岭,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虽然当时人们使用的棉花是短而粗的非洲棉和亚洲棉纤维,产量低,只能纺成20英支以下的棉纱,故其面料称为粗布。其质量也无法与今日的细绒棉及长绒棉相提并论。但它仍然保持了较高国际地位,但到了八年抗战后的1945年,我国棉花年产量开始了断崖式下滑,由抗战前的85万吨下降到历史最低的25万吨。人均棉花拥有量相当于改革开放元年-1978年的六分之一。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每年的棉布供给量仅能做一套衣服。可想而知,那时的人们穿衣状况是何等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