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于秦始皇的老爷爷秦昭王时期。秦国灭蜀之后,矛头指向了楚国。秦国大将司马错提出“巴、蜀水通于楚,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的战略主张。为把蜀地建设成可靠的战略基地,兴修水利势在必行。于是都江堰工程启动。 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乘势利导岷江水流,经分水堤分流和山岩的钳制,成功将岷江水引向成都平原。实现了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凭借巴蜀战略基地,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十万秦军、一万艘战船从成都出发,沿岷江上游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但是,大军却因战线太长,兵马粮草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功败垂成。 出于军事目的而修建的都江堰,实际上成为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直到今天,都江堰还在为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因为都江堰在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方面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确保了工程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