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村农历正月十五清晨有“跑轿子”的习俗,这项活动起源于对“荆榾柮大王”的崇拜。 传清朝年间,村南边河里发大水,村民在河边看洪水时,远远看见上游漂来一物,并隐约听见喊救命的声音。捞上来后是一个荆榾柮(山坡上生长的荆条及其根部),上面还盘着一条小蛇,一眨眼的功夫小蛇不见了。此时人们感到荆榾柮有灵气,就将他雕刻成神像,称之为“荆榾柮大王”,并将其供在了龙王庙内。 据说向荆榾柮大王求雨或预测雨情非常灵验, 每到伏天将有大雨和洪水来临,荆榾柮大王身上必有汗珠浸出,为此,人们对荆榾柮大王十分崇敬。每年的正月十五,村里组织青壮年“跑轿子”,将龙王爷和荆榾柮大王用椅子、轿子抬上游街。 参加的人都头戴柏叶帽,每两人抬一把椅子,椅子的靠背上贴着各路神仙的牌位,最前面是一乘外糊彩纸,上插纸花的彩轿,内贴“奉供荆榾柮大王之位”的牌位。抬轿子的均为男性青年,头扎小辫儿,脸勾小丑图案,身穿花衫彩裤,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