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不能等(尿急、便急、屁急),有时候憋是憋不住的。 “屎”是个会意字,本义就是人的粪便。 甲骨文的“屎”字,左边是一个人,右下方的小点,代表人正在排便。正像人遗屎的形状。 金文上边是人(尸)下边是“米” 。表示屎是由人吃的食物变化而来的。 小篆字形结构颇有意思,《说文》中说到: “屎, 粪也。从艸, 胃省。 ” 上部分的 “艸” (读cǎo ),指草本植物,下部分是肠胃的 “胃”形,用胃里排出的东西作肥料是古今农业的传统,也就是以粪肥田, 可见古人造 “屎” 字时有很深的生活基础。 又因甲骨文、 金文的“人” 字;与 “尸” 字近似, 所以隶书以金文结构(上尸下米)写作 “屎” 。 楷书之后,“屎”字形成了现在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