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易经》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又因九为阳数,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所以又叫重阳,这便是“重阳”之名的由来。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人们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期庆丰收的宴会发展而来的。拜神、祭祖、祈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合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2006,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