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象形文字大多有个“原型”,那么“中”字的原型是什么呢?简单说,“中”这个字来自于一组天文测绘工具,分别叫“圭表”和“槷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有影子,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后来人们就尝试用一些工具,来更好地记录影子和日照变化,再对应到时间、方向和物候节气中;槷表是垂直立在地面上的,圭表是用来测量影子长度的;二者配合使用,就成为古人辨别时间和方位的最重要方法——这就是“奉为圭臬”的本意;位于山西南部的陶寺遗址距今已4000多年,遗址中出土了槷表和圭表:槷表有一件,长171.8厘米;圭表有两件,都是玉石做成的,其中一件玉圭上面有一个孔眼/长13.8厘米,另一个有两个孔眼儿/长16.6厘米;两件玉圭加在一起长30.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