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前世今生 缘岷山汇流而下,滚滚岷江携沙石巨浪一路翻卷、咆哮着,撞出群山。然而,奔袭到中流,猛地收住脚,温驯地滑入成都平原,向着沃野良田汩汩而去。 “收服”这条狂躁大江的,是都江堰。“岷江海拔比成都城高270多米,这条‘地上悬江’喜怒无常﹣﹣时而洪涝,‘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时而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秦国李冰父子治蜀期间,征发民工修建了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于是,‘泽国赤盆’变成了天府之国’。” 你看,那分水堤状若鱼嘴、插入江心,轻轻巧巧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奔向玉垒山、流至‘宝瓶ロ’,被不多不少地‘放’入成都平原;泄洪排沙,则交给高仅2米的‘飞沙堰’…。什么叫‘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又怎个‘深淘滩,低作堰’‘分四六,平潦旱’?古人的智慧,都在这里了。 不仅有智慧,还有勇气和毅力。单说那“宝瓶口”,便是匠人们苦战8年的结果,巧用热胀冷缩原理,先烧山体、再浇冷水、继而锤击斧凿,终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