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祖和宗现在常为连用,是一个词,但在古代,古人对汉字的定义极为严格,通常是一字一意,所以在古时候,祖和宗是两个词,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祖有功,宗有德,开创为祖,守成为宗。在《礼记》中记载:有虞氏祖颛顼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而宗武王。 也就是说在上古三代中,祖和宗是各有所指的,其中有虞氏和夏后氏有共同的祖,这个祖是颛顼。虽然他们的祖相同,但他们分属不同的宗,其中有虞氏的宗是尧帝,而夏后氏的宗则是大禹。到了周朝时,周人的祖是周文王,而他们祭祀的宗室周武王。(商朝人以契为祖,以汤为宗) 祖和宗在后世被用在帝王的庙号中,但秦始皇没有庙号,他不但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秦始皇废除了庙号制度,他认为自己的功过不用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