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出生于1952年,他与弟弟孙少平的人生道路,是当时农村青年的两种主要选择,少平离开农村去城里打拼,而少安十三岁高小毕业,便主动选择回乡务农,和父亲一起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其实,少安自幼成绩便名列前茅,用父亲孙玉厚的话说,是个“念书的好材料”。然而,孙家在双水村是最穷的人家,贫寒的家境,让父亲无力供他念初中。于是,1965年,少安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县城最好的初中后,便在父亲悲痛的泪水中,与学校挥别,回到农村,做了一个出众的庄稼人。他的家是个“烂包”,全家六口人只有一个窑洞,年迈的祖母和父亲孙玉厚两口子住在窑洞里,少安在旁边挖了个小土窝窝安身。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平时住校,周六回来只能到邻居家借宿。家里还有个出嫁的大姐兰花,当年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隔壁村的二流子王满银,王满银不务正业,兰花独自带着一对儿女,熬得面黄肌瘦,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常还得靠娘家接济。 面对这样的家庭,少安却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