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1]古代汉族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尚书纬》说: “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道教形成后,将北斗人格化,即:“天枢宫贪狼星、天璇宫巨门星、天玑宫禄存星、天权宫文曲星、玉衡宫廉贞星、开阳宫武曲星、瑶光宫破军星。”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分阴阳,建四时,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