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同学和老裴说春江花月夜太难背,比长恨歌都难背,老裴也觉得它挺难背的,可能是张若虚的思维逻辑和大伙儿的都不一样吧。 有一天老裴和一同学聊起枫桥夜泊,那个同学说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课本上说就是霜,老裴说,课本经常有不对的地方,还记得“空里流霜不觉飞”吗?那里的霜是月光,皎洁的月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有“受降城外月如霜”,这里的霜也是参考张若虚的吧,只是,都不@一下张若虚。不止他们俩,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想,是不是也参考了一下,还不吭声?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等等,大唐的很多大咖都去张若虚家吃瓜了,只是,都是吃干抹净,一声不吭。张若虚,你一篇东西真的是压的整个大唐的大咖都喘不上气了,这样做是没朋友的! 17年老裴在喜马拉雅读的这版春江花月夜,居然是播放量最高的,老裴觉得自己越读越好了,这样读最不费力,或许大家都喜欢听最不费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