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殷周的作品,《易传》则成书于春秋末。据马王堆发现的古帛书,《易.系辞》可能为战国初作品。二书相距八百余年。《易经》是原著,因为《易传》是对《易经》的解说及发挥。因此这二部书有着不解之缘,后人把经、传合称《周易》,道理就在于它们虽然远隔将近千年,但在内容上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哲学方面来看,从《易经》到《易传》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阶段,《易经》处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而《易传》则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即从殷周到战国末。因此,《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哲学史。其哲学观点基本上萌芽于《易经》而趋成熟于《易传》。《易经》虽然是一部占卜形式的书,但却蕴育着唯物主义,辨证法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