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的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灯节、火把节等。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元宵节为什么又称为"上元节"呢?根据《岁时杂记》中记载说,汉末道教信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为火把节,据说是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丰收而形成的。 元宵节各地习俗各不相同,自古以来主要以热烈喜庆为主。这一天晚上,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