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来自四川眉州的苏轼、苏辙兄弟双双高中进士。 这里有一段小插曲,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宋代考试,为了防止作弊,考生答卷完成之后,需要先由相关负责人员登记在册,并重新抄写一遍,再呈交考试官评阅。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详定官为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两人都是文坛巨擘。 最先读到苏轼文章的是梅尧臣,感觉相当不错,越读越惊喜。于是赶紧去跟欧阳修分享,欧阳修拿到文章一口气读完,内心又惊又喜:文章引古喻今,说理透彻,见解独到,笔力稳健,堪称古文大家。于是想要评为第一,但仔细一想,这样的文章,天下间恐怕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能写出来。 为了避嫌,欧阳修忍痛将这篇文章擢为第二名。后来才知道这篇文章出自眉州苏轼。 问题就出在这了,很多人看到第二名,便说欧阳修导致苏轼错失状元!这种说法正确吗?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