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这里在30年前是产鱼的地,叫北大荒,听父亲讲他小时候,就是在水里长大的,钓鱼,撒网,下花篮,拿截到的鱼去卖等等都是他们那个时代长干的事。当年的鱼不值钱,只能拿到城里去卖,每个小男孩都是偷偷上火车,千方百计的躲售票员,那时他们坐火车总能想到办法逃票。到了城里,鱼也不好卖,半尿素袋的鱼,最后卖了5块钱,就这也乐坏了,卖鱼的小伙子。后来,开始开发水稻,这满池子的水,正好结合鲤鱼一起养,鱼稻共生模式,也第一次,在我们这个小地方,试验下水。这鱼是养成了,鱼也很大,就是水稻没办法收割了,当时我们这也没有收割机,就是放掉水,人工割,也费力,最后的鱼,也没卖出多少钱,一年基本上就白忙活了,鱼死了很多,也丢掉了很多。之后直到我们这批80后,接管土地,稻田养鱼模式又开始兴起,我们这养鱼很简单,不影响晒田,沟够深。养的多的就得出去卖,大家都卖,十块钱三斤稻田鱼,还不好卖。鱼只是副业,必须保证水稻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