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清末的工业实力,处于世界什么水平? 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掀起了一场引进西方列强科学技术、火器装备和机器制造,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帝国首都被攻破、三山五园被付之一炬、皇帝出逃如丧家之犬。这一空前绝后的打击,唤醒了清政府内部,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新派官僚。他们目睹了西欧强国火器犀利,绝非“八旗”“绿营”长矛、大刀可比,于是有了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和“借师助剿”。从此,清帝国的国防观念,建军思想,武装建设等方面开始西化。洋务运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强调国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国学是精神归宿,西学关乎物质生活。这在事实上,第一次承认了中国文化的不足,在技术层面还有待于西学的补充,这就动摇了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开了学习西方之先河,中国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