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溪古桥,古时为莆阳渡,位于今城厢区华亭镇濑溪村。未建桥前,莆田西部南北为木兰溪所隔,交通不便,人们来往两岸仅靠小舢舨摆渡。宋绍兴十三年),建浮桥通行。 南宋乾道三年(1162),兴化知府钟离松曾在旧桥下游百步三峡循旧基建桥不成(今顶均一带)。宋淳熙十年,丞相陈俊卿倡建濑溪桥,于今址造石桥,长15.4丈,高3.9丈,计13墩,从此,南下泉漳北上福州临安的官府驿道成为陆上通途,周边百姓免受摆渡风涛之苦。桥成,百姓在桥北建祠奉祀。清康熙三年,,濑溪桥塌,县令沈延标重新修建,易以木结构。康熙五十五年(1716),乡贤蔡震仲捐金二百两,并招募泉州绅士施韬重修。雍正十年( 1732),此桥又被洪水冲垮,由仙游绅士徐万安重修,后改为单车道桥到了民国23年(1934),十九路军驻守濑溪村时,因遭国民党中央军滥炸,桥梁满目疮痍。民国27年(1938),为阻止日军南侵,此桥与福厦公路同被毁坏,不能通车,抗战胜利后始得重修,并经多次改道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