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原文“Sanskrit”,意为“典雅”、“高尚”之语,中国古代汉译为“梵语”。公元前1300年,在雅利安人创编《梨俱吠陀》时,该语言称为吠陀梵语,表现出丰富、准确和有素养的特点。按照梵语的字面意思,即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语言,这是一种高雅纯正或完美的表达方式,而非世俗语言。早期的梵语并没有文字形式的表达,是通过史诗和婆罗门教宗教典仪等方式以口相授的语言,在世俗化的过程中,约在公元前4世纪有了书写形式,并通过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