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华亭仁和庙,是有史以来城隍庙建制级别里的最高级别,属国都城隍庙。据《中国经济丛书》莆田册载“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杭州府辖二县,一仁和,一钱塘”。又据1996年10月17日《首届闽台城隍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材料论述:“莆田的城隍庙建制十分独特,从都、省、府、县到卫、所、寨的城隍庙,一应俱全且完好保存。”“莆田的都城隍庙,即仁和庙,在华亭镇大街上的柴楼里,庙名源于南宋首都临安所在地仁和。”南宋首都建于临安(1127)已历一百多年了,延至景炎元年(1276)端宗赵 君臣被元兵所迫,南撤入闽,而仁和官民移置于莆,彼时携带仁和庙及其一些文物建华亭仁和庙,以志怀思故国,并在莆田古谯楼前,由宋帝端宗宣布把国号南宋改为“东宋”。至1953年改建华亭区公所、公社、粮站等,对于仁和庙文物散毁将尽,1993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