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面讲到的台北市一样,长乐区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淹没在水面以下的 最初的长乐是这样一番景象,城区分布在六平山与南山之间的狭小谷地上 西边是一片非常开阔的水域,名字叫做吴航头 港内的沙洲、岛屿星罗棋布,甚至是富含盐分的海水都能进入,非常适合修建船坞 据乾隆时期的《长乐县志》记载 孙权的孙子,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曾派遣会稽太守郭诞在此造船航海 这也是吴航头一词的来历 元代之后,由于闽江冲往下游的泥沙大量淤积,吴航头变得越来越狭窄 不过这片港湾的最高光时刻还是发生在明代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航行时间最久的郑和船队,在这里休整补给并招募水手 准备在季风到来的时候,从这里扬帆开航,迎潮而出大江 所以,这里便是郑和出使西洋在国内的最后一处据点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会选择以造船而闻名的吴航头进行修整补给 为了祈求这支庞大的船队航行太平,所以才奏请皇帝,将吴航头改名成了太平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