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脏腑与体表及全身各部的联系通路。经络学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是针灸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之意;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胃经腧穴一侧45穴,12穴分布于头面颈部,18穴在胸腹部,15穴在下肢的前外侧面和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