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宋的大片河山陷于烈火,收复失地成了爱国之士矢志不渝的誓言。二十二岁刚中进士的赵鼎,从书斋里走出来,见到国家的穷途末路,他决心救民于水火,恢复大宋江山往日的宁静。 赵鼎不仅是一代抗金名将,还是一位有名的词人。他的词大都慷慨激昂,但也少数流溢着愁苦之音。因为报国无门,迫害日甚一日,大好的河山沦陷,朝廷中奸人当权,国将不国,这一切如巨石一样压在他的心中。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城,掳走徽、钦二帝北去。赵构在南京即帝位。九月金兵进犯,赵构命赵鼎先去建康,修建城池,准备朝廷南渡。赵鼎泊舟在仪真渡口,作下了这首《满江红》: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