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四合堂,位于陶公村许家屿,是在原亦政堂(1816年-清嘉庆丙子年修建的规模最大的一个祠堂)遗址上于2009年由族人耗资450万元重建的,现更名为四合堂(听彝堂、亦政堂、本仁堂和竹介堂)。祠堂面临东钱湖背靠陶公山,有前殿、后殿、东西厢房,中央自戏台矗立,旁有廊房一排,占地面积910多平方米。1988年原亦政堂也因建大公中学被拆。现在的忻氏宗洞建筑宏伟、结构精巧,龙凤走兽栩栩如生,花卉草虫盛开如春。该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金底黑字额上的四个大字“忻氏宗祠”由百岁老人忻礼轼题写,正门石柱上的楹联是甬上学者桑文磁撰写的正门的八扇屏风上写有重修忻氏宗祠志,悬挂正堂的“四合堂”匾额是金绍元先生所书,大厅石柱、戏台石柱等上面的联都是名人所书。忻氏宗祠不仅是陈列忻氏祖宗牌位、缅怀先祖的场所,也是继承发扬忠贞爱国、传承优秀治家格言和族规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