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津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战国时的张仪就曾动员军队在此把守,当时此处被称为白马津。北齐时在这里设关并建关城,史称黎阳关和黎阳口。北宋时黎阳关又称黎阳津,金时(1194年)黄河向南改道离开浚县,黎阳津失去了渡口的作用。 浚县文物旅游局对黎阳津的历史及黄河的变迁进行着不懈地考证和研究。近些年,当地村民在这座土台上挖出多个朝代在此设津、造关和建寺用的琉璃瓦当、房脊兽头、神佛石像等,还挖出了古代兵器、琉璃鱼、石佛和手托药葫芦的药王石像等。还挖出了炊具、陶瓷器皿、船板、船缆、桅杆、完整的船只和古代兵器等。 曾有日本专家一行多人在2006年和今年10月两次来到黎阳津遗址考察,他们拿着图纸等资料与这座土台进行对照和研究。 古渡口也是古战场,黎阳津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要塞,赫赫有名的陈胜、刘邦、曹操、袁绍、关羽、颜良,直至宋时的韩世忠等历史人物,他们或扼守黎阳津,或由黎阳津渡河征战,或为争夺黎阳津而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