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与天门山相望、名为蒋皮巷的村子里,少年时代的皮日休同兄弟们一起日耕夜读,倍尝生活的艰辛。而这皮氏家族说来也真不济,从唐朝开国216年来,约传了七代,竟世代务农,无人做官。因此,在少年皮日休的心里便暗暗播撒下一颗种子,他下决心在他这代一定要改变命运。 皮日休很努力,稍大,他便经常背起沉重的书箱,步行二十公里到佛子山书院读书和吟赋。二十多岁时,为了更快博得功名,他又游学到了文人荟萃的襄阳,以求进步。紧挨孟浩然故居的城南鹿门山便是他结庐隐住的地方,在那个与尘世隔绝、天然幽静的环境里,他苦攻经史,兼赋诗文,十载有余,所以鹿门山与皮日休也是绝对分不开的。 十年鹿门山的日子积聚知识和能量,是为了有遭一日能用诗文敲开权贵之门,可是还没开考,他就又被泼了一头凉水。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