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栋独立的农家小院。业主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尤其喜爱《归园田居》这首名作,在小院改造之初,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为小院取名,是为丘山居。 改造与生长 这是业主自家的宅基地,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修建住宅至今,其祖辈已经重建或改造过三次,逐步形成了一个被矩形院落包围的L型住宅。之前的房屋年久失修,面貌破败,受到高速公路的噪声干扰,居住品质较差。业主自幼在这里长大,虽然目前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但一直没有忘记曾经养育自己的老家,计划为父母和孩子打造一个“世外桃源”。 对于材料,我们采取了“循环使用”的策略。老房子的石头基础、东西山墙、院墙都得以保存,拆除的红砖重新砌筑成墙体,原有的玻璃用作阳光房的天窗,瓦片、木料等则作为景观和家具使用。老的物料保存着主人的情感和记忆,在新的住宅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