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门上的钟不鸣。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秀女,将嫔妃迎入宫中均走此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门外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神武门钟楼与地安门北的钟、鼓楼,都由銮仪卫掌管。并由负责天象和历法的钦天监逐日委派漏刻科博士一员,轮值神武门,指示更点。每到黄昏,神武门钟楼先鸣响一百零八声而后再“起更” 。当时,一夜分为五更,亦称五夜或五鼓。一更约两小时。每到一个“更次”,则由旗鼓手鸣鼓,直至第二天早上,五更已尽,再鸣晨钟,也是一百零八声。地安门北的钟、鼓楼,同样如此,所以古有晨钟暮鼓之说。但皇帝住在宫中时,规定神武门不再鸣钟。宸垣识略载按明朝制度,在内皇城周围,共设四十铺,每铺有护军十名,昼夜进行守卫。并备有铜铃二十八个,每夜起更时,即从午门前西侧的右阙门第一铺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