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炒料豆,最起码在我们鲁西南是一个很盛的风俗。过了春节,闹罢元宵,二月二,在农家人的节目单上,也是一个排在第三位的庆典。尽管就节日气氛、隆重程度而言,远远比不上春节和中秋,但在农家人的眼里,其地位却是与清明、端午、重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俗语可谓家喻户晓。“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龙抬头,则意味着风调雨顺。但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确定为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