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志魂魄学理论基础在古典医籍和中医药科学文献中的记载: 中医自古讲人体由“精气神”所构成,“神”即为神志魂魄。 “魂魄”最早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祖先早已知道人体生命在血肉之躯外,还有肉眼仪器所不能见的经络、意志、神志魂魄等。《黄帝内经》又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 ‘神’即‘心’,故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切疾病皆由心生,所以才有得神者生,失神者死。神分阴阳,阳神为魂,阴神为魄。 西汉《淮南鸿烈》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物质),即血肉之躯,是生命的房子;气(能量),强弱决定经络通不通,是人体机能日常运行的动力;神(信息),即神志魂魄,即灵、是心,为生命的主宰,是生而为人的标志。人体的各个脏腑都具有神、魂魄,所以神志魂魄是古代医者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一切病症皆与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