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缮源自日本而不产生在中国的原因 (一)中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上千年,陶瓷制品在中国并不稀罕,中国有俗语“瓷器带毛,不值分毫”讲的就是瓷器一旦有了缺陷就价值大损。从价值上讲相对廉价的瓷器,不值得用昂贵复杂的大漆工艺去修补。 (二)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是“圆满”,“圆满”即完美,残破的瓷器即使经过带痕迹的维修也不符合我国精英阶层“丰享豫大”的主流美学追求。 反之日本则不然,日本是物资匮乏的国家,人口多,国土面积狭小,地震频繁,战乱很多。在当时中国极为普通的瓷器在日本却极为珍贵。因此即使用昂贵复杂的大漆工艺修补,从价值上看亦是值得。这是金缮工艺在日本产生的物质基础。 同时,多灾多难的社会环境迫使日本人接受世事无常,面对残缺和不幸,无法抗拒即正视接受,用尽可能完美的手段来对待残缺。这正是日本“侘寂”美学的核心内涵,也是金缮工艺在日本产生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