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农坛公园中参观完古建筑博物馆,还有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个每边长16米的汉白玉正方石台叫“观耕台”,观耕台正南面有一片高粱地,现在都已经抽穗,一片丰收的景象,在这里有这么一块地是不是很特别。这块地的北侧石碑上写着“一亩三分地”, 为什么这块见方的地被称作“一亩三分地”呢?让我们去观耕台北面的具服殿中来找找答案吧。 原来在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惊蛰时节会乘龙撵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在具服殿中有一个模型与电视屏幕互动的展览,展示这一亩三分地是的由来,在当时画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由于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后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者个人实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这就是这个俗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