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李商隐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是有着更内在的原因的,“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一连串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少年壮志成浮云,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朽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正因为如此,看到和想到它,就会触动内心深处的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感,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嗟叹了。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