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奉命进军西藏的18军沿川藏线,边行军,边修路,在怒江最窄的地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修建了这座不足百米的铁桥。其准确位置在西藏昌都八宿(东距帮达镇约100公里,西距八宿县城约40公里)。施工中一位小战士,大概是过度劳累,失足掉进了正在浇筑桥墩的水泥箱。当发现时,水泥已经凝固。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争得亲友和上级的同意,战友们含泪继续施工,小战士的遗体家留在了桥墩里,成为一座特殊的墓碑。大桥完工后,当初承担任务的那个排,除排长外已全部牺牲。这位排长心如刀绞,在部队即将转场的前夜,纵身跳进滚滚怒江,寻找他的战友去了……怒江大桥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由18军承建的怒江大桥,1953年建成。此桥为我军唯一保障线上的咽喉,为防止敌特破坏,采取了极其特殊的安全的警卫措施,别说拍照,连接近都不允许,过桥需要特殊通行证,并进行严格检查。由施工部队在1972年建成的怒江大桥拱桥,同时在怒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