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一生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咸丰五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太平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1859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僧格林沁带领部队重创英法联军,取得鸦片战争以来清军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随后陷入重围,被捻军16岁小将张皮绠斩杀在麦田,终年五十五岁。在风雨飘摇的清末,这位蒙古大将显然是慈禧和同治这对孤儿寡母的主心骨。慈禧太后曾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亡”。僧格林沁去世的47年后,大清国走完了最后一段历史。 两百多年前,白氏先祖从科尔沁左翼后旗一路跋涉,来到公主陵村为王爷守陵,落地生根。1948年夏天,已安卧巴尔虎山脚下83年的僧格林沁墓,被土改政权捣毁。往昔的辉煌,湮沉于黄土之下。可贵的是,王陵虽毁,信义还在,白氏族人至今仍在坚守着这数百年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