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斋戏,海南省海口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海南斋戏是流行于海南省境内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剧种。大约明代已产生,至今已有四百年以上历史。作为仪式性戏曲,海南斋戏类似我国北方的傩戏。因此有“北有傩戏,南有斋戏”之说。其起源于海南民间的祭祀仪式,随着外来戏曲剧种的传入,祭祀仪式吸收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营养,发展成为斋戏。海南最大的地方剧种琼剧就脱胎于斋戏,现在人们看琼剧还说“看斋”。海南斋戏唱腔曲调以海南民间小调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粤剧的影响较大。板腔有中板、数字板、自由板、程途、古腔等。旦脚与净脚演唱使用假嗓,其余行当使用本嗓。伴奏乐器以竹胡、唢呐、大管箫、三弦为主[1]。 2011年5月23日,海南斋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