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东峤盐场,位于秀屿区东峤镇,是全省最大的国有盐场,年产盐量约11万吨。 这里有那一片片错落有致、安静小众的“天空”,一格一格的、闪着光、亮着波。那么这些盐到底是怎么来的? 盐在中国的源起。『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 百味盐为首。据记载,福建海水制盐的历史可追溯到秦始皇时代。 到了宋金时代,福建海盐的制作方法已有根本性改变,独创的日晒法制盐沿用至今。莆田盐场具有700多年历史。 产品除供应福建地区外,还远销江西、浙江等省,每年有1万至2万吨优质“天日盐”出口韩国。 莆田盐场生产的“贡晶盐”,也成为厦门会晤食用盐和杭州G20峰会专用食用盐,一份殊荣。 东峤盐场,这里的盐田、蓝天、白云,互相浸润、互相渲染,交织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这样的画面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