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通惠河边上的大路旁。有一座大碑,是雍正年的御制石道碑。是为了纪念修建从通州到朝阳门的是本路立的纪念碑。出通州向西去北京的官道上,关厢处的通惠河边上有一座漂亮的碑亭,碑亭中有一通硕大石碑,这就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御制通州石道碑。这座碑是记载雍正年间修的从通州到北京朝阳门的石道的事情。为什么要修这座石道呢?在明代的时候每年漕粮400万担,运输量非常大,南方的粮食要通过通惠河和陆路向北京运粮,车马行人很多,每年糙粮上坝,还有一些商人随同来到北方,也从这里下船取道进京。在雨季道路泥泞行走非常困难,因此在雍正年就修建了这条石板路。 这条石道在清代作用非常大,总共包括起来有三条,其一呢是京米,宫庭用的米要通过这条路近北京。再者呢京官地方官,乃至外国使节出入京师都要走通州更要有条体面的官道。三来呀就是方便群众,行商小贩进出北京也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