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浒,宋代开始烧制砖瓦,明代开始烧制陶瓷,清代开始制碗,民国建立现代意义的陶瓷工厂,生产瓷器。明清时期,就已发展成为曲靖范围内较大的古老集镇,素有“小云南”之称,是一座因陶而兴的千年陶瓷古镇。潦浒的瓷土储量丰富,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开始制作土陶器,历经数百年传承,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制陶方式——龙窑烧陶。在目前,潦浒是中国现存制陶龙窑最多的地方,有“中国的龙窑博物馆”的美称。潦浒至今保存着从明朝到现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窑和龙窑遗址16处,有古窑池5座,分别是建于明代的老窑、新窑、王家窑、许家窑和建于清代的沙沟窑。其中新窑曾长达110多米,是潦浒保存较为完整且一直在使用的一条古龙窑,是中国最长的古龙窑、中国龙窑的活化石;更因其集“官窑”与“私窑”于一体,堪称中国一绝。在潦浒,至今存活并一直在使用的龙窑多达12条,制陶艺人仍然保持着人工手工拉坯,使用龙窑柴火烧陶的古老制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