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屏标签已关闭
  • 早就该如此办 7月4日,香港议员何君尧建议香港政府将维多利亚公园和皇后大道等具有殖民色彩的名字换成中国杰出人物名字,并将英国女王雕像换成林则徐像。
香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其地名中保留了大量殖民时期的印记,主要涉及英国皇室、港督、侵略者及殖民占领象征等元素。以下是主要殖民色彩地名的分类及实例:
一、以英国皇室成员命名
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
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纪念其在位期间(1837-1901)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香港开埠后第一条沿海主干道,象征英国对香港的权威。
英皇道、太子道、公主道:分别纪念英国皇室成员,如英皇道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命名,太子道纪念爱德华八世(未继位前的太子)。
二、以港督及殖民官员命名
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纪念首任港督砵甸乍(璞鼎查),他是《南京条约》签订的英方代表,直接导致香港岛被割让。
轩尼诗道(Hennessy Road),以第八任港督轩尼诗命名,其任内推动香港基础设施建设,但殖民色彩浓厚。
弥敦道(Nathan Road),纪念第13任港督弥敦爵士,以发展九龙商业区闻名,但名字背后是殖民统治的象征。
德辅道(Des Voeux Road),原为“宝宁海旁”,后因第十任港督德辅推动填海工程而更名。
三、以侵略者及战争罪犯命名
伊利近街(Elgin Street),纪念额尔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方代表,曾参与火烧圆明园。
白加士街(Bakewell Street),纪念巴夏礼,参与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军官。
四、殖民占领象征性地名
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原名为(占领街),纪念英军1841年占领香港岛的升旗仪式,后因争议改为中性名称。
界限街(Boundary Street),标志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新界与九龙的分界,具有殖民扩张的象征意义。
五、其他殖民文化符号
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曾是殖民时期英国人的休闲场所,现提议更名为“人民公园”以去除殖民印记。
金钟(Admiralty),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基地,英文名“Admiralty”(海军部)直接体现殖民军事存在。
#香港回归  #香港历史 #民族复兴 #英国 #地名历史
    00:05
    1.5万
    早就该如此办 7月4日,香港议员何君尧建议香港政府将维多利亚公园和皇后大道等具有殖民色彩的名字换成中国杰出人物名字,并将英国女王雕像换成林则徐像。 香港作为前英国殖民地,其地名中保留了大量殖民时期的印记,主要涉及英国皇室、港督、侵略者及殖民占领象征等元素。以下是主要殖民色彩地名的分类及实例: 一、以英国皇室成员命名 维多利亚港(Victoria Harbour) 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纪念其在位期间(1837-1901)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皇后大道(Queen's Road)是香港开埠后第一条沿海主干道,象征英国对香港的权威。 英皇道、太子道、公主道:分别纪念英国皇室成员,如英皇道以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命名,太子道纪念爱德华八世(未继位前的太子)。 二、以港督及殖民官员命名 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纪念首任港督砵甸乍(璞鼎查),他是《南京条约》签订的英方代表,直接导致香港岛被割让。 轩尼诗道(Hennessy Road),以第八任港督轩尼诗命名,其任内推动香港基础设施建设,但殖民色彩浓厚。 弥敦道(Nathan Road),纪念第13任港督弥敦爵士,以发展九龙商业区闻名,但名字背后是殖民统治的象征。 德辅道(Des Voeux Road),原为“宝宁海旁”,后因第十任港督德辅推动填海工程而更名。 三、以侵略者及战争罪犯命名 伊利近街(Elgin Street),纪念额尔金,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方代表,曾参与火烧圆明园。 白加士街(Bakewell Street),纪念巴夏礼,参与火烧圆明园的英国军官。 四、殖民占领象征性地名 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原名为(占领街),纪念英军1841年占领香港岛的升旗仪式,后因争议改为中性名称。 界限街(Boundary Street),标志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新界与九龙的分界,具有殖民扩张的象征意义。 五、其他殖民文化符号 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曾是殖民时期英国人的休闲场所,现提议更名为“人民公园”以去除殖民印记。 金钟(Admiralty),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基地,英文名“Admiralty”(海军部)直接体现殖民军事存在。 #香港回归 #香港历史 #民族复兴 #英国 #地名历史
    @阿沐杂谈 · 7月6日
    阿沐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