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外交的人,不配当首相”——这句话不是中国网友的批评,而是日本民众对自家首相高市早苗的喊话。 当中国要求高市撤回涉台错误言论时,日本国内直接掀起了要求她下台的抗议活动。 这场风波背后,是日本社会对右翼政客冒险政策的强烈警惕:民众不愿被拖入战争泥潭,而是更关注民生与经济安全。 高市早苗的“台海生存论”,反而成了照出日本社会分裂的一面镜子。 高市早苗的争议言论集中在所谓“台海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上。 她在国会声称,若中国大陆对台动武,日本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 这一表态被中国外交部定性为“侵略行为”,并警告日方将承担一切后果。 与中方外交层面的回应不同,日本国内的反应更为激烈。 东京街头出现抗议集会,民众举着“不要战争”“保护冲绳”的标语,批评高市早苗“轻言参战”。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石破茂等人均公开批评高市早苗。 石破茂在电视节目中直言,此类言论“将日本卷入不必要的战争”,而鸠山由纪夫则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不应插手”。 就连执政联盟中的公明党代表齐藤铁夫也指出,高市的言论偏离政府一贯立场,要求立即修正。 冲绳民众的抗议尤为强烈。 与那国岛议员小岭博泉表示,高市的言论让当地民众“嗅到战争气息”,担心冲绳再度成为战场。 1945年冲绳战役造成20万人死亡的惨痛记忆,成为当地反对军事冒险的历史依据。 日本媒体同样加入批评行列。 《东京新闻》社论质问首相是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朝日新闻》则警告此举“为地区安全埋下隐患”。 高市早苗的言论在日本工商界引发忧虑。 中日贸易额达3170亿美元,日本汽车、半导体等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三菱UFJ银行的测算显示,若台海冲突导致贸易中断,日本关键产业可能面临800亿美元损失。 东京大学教授伊藤隆敏指出,中国控制的稀土供应链若被切断,日本半导体产业“将立即停摆”。 分析认为,高市早苗的强硬姿态与其国内政治困境有关。 她领导的内阁支持率低迷,经济复苏乏力,通过炒作外部威胁可转移民众注意力。 此外,她与大阪维新会的“阁外合作”联盟脆弱,需靠右翼议题巩固基本@盘。 但这种策略正在反噬其执政基础。 民众对战争的恐惧远超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民生诉求成为抗议浪潮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