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不霸者没人怕,没人怕,那事情就多了。可清朝当年就是“雄而不霸”,但实际上是外强中干的软骨头,内里烂透了,就算想霸也没那实力。 蔡正元提出的那个“雄而不霸”的说法,其实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这事儿的核心,压根不是讨论要不要强硬,而是我们的实力信号,别人到底听不听得懂,信不信得过。 为什么同一个策略,在有些地方管用,换个地方就完全失灵?这才是真正要命的问题。 就像晚清,体量庞大,看着像个巨无霸,结果呢?人家一看就知道你只是虚胖,里子早就空了。 这种“信号破产”,比没有实力还可怕,因为它会引来全世界的鬣狗。 一个国家的威慑力,不是看你现在有多少航母和导弹,而是看你历史上用行动积累下来的“信誉资产”。它无形无质、看不见摸不着,可价值却远超一切。 想当初,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是把自己的国运都押了上去,在全世界最强悍的对手面前打出了一片天。 那一战,直接为我们注入了最原始、最硬核的信誉资本,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新生的国家会为了核心利益拼上一切。 但信誉这个东西,就像银行存款,光存不够,不及时维护是会贬值的。 长期在某些问题上过度克制,又没划定清晰的升级台阶,就容易让对手产生误判。他们会不断来“测试”你的底线,看看你的威慑信誉到底还剩多少含金量。 战略信号这东西,放进不同的环境里,效果天差地别。有些地方是物理题,简单直接;有些地方是社会题,一团乱麻。 中印边境就是一道清晰的物理题。 冲突发生在一条实实在在的边界线上,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后,我们直接用大规模基建和更严密的边境管理,把物理现实给重塑了。这种信号简单粗暴,看得见摸得着,印度方面不可能看不懂。 可南海就不一样了,这是一道复杂的社会学大题。主权声索犬牙交错,国际规则各有各的解释,茫茫大海之上,信号特别容易失真。 我们派海警用水炮执法,已经相当克制,结果菲律宾扭头就拍成悲情视频,在国际上卖惨,把我们的善意当成了他们表演的素材。 越南更是看准了我们极力避免军事冲突的底线,在南沙控制的二十多个岛礁上大搞建设,还不停开发油气。 这就说明,在海洋这种模糊场域里,你释放的温和信号,到了别人耳朵里可能就成了“黄灯”,而不是“红线”。 所以说,21世纪的国家博弈,早就不是光秀肌肉那么简单了,得学会活用一整个“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