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熙路的诞生 春熙路的故事,始于1924年。时任四川军务督办的军阀杨森,为推行"新政",决定在成都东大街与劝业场(今商业场)之间,拆除清代按察使司衙门(俗称"臬台衙门")旧址及周边狭窄巷陌,修筑一条崭新的马路。 这一强硬的拆迁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成都士绅代表"五老七贤"曾联名请愿,请求暂缓修路,但被杨森拒绝。更有趣的是,在工程势如破竹之际,一位名叫郑永馥的药房老板,因有洋人背景,竟成功让已铺开的道路在自家店铺前"拐了个弯"。这也解释了为何今日春熙路的南北段与东西段并未笔直相交,仿佛"榫头斗错了位"。 马路修成后,初名"森威路",取自杨森"森威将军"的头衔。不久后杨森在军阀混战中败走,其名号自然不宜沿用。于是,前清举人江子渔援引《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的典故,为其更名为"春熙路",寓意春日煦暖,人群熙攘的繁盛景象,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 流淌在岁月中的故事 春熙路建成后,迅速成为成都的商业与文化焦点,无数故事在此上演。 · 老字号的流金岁月:春熙路汇聚了许多声名赫赫的老字号。亨得利钟表店自1925年开业以来,见证了时间在这条街上的流逝,也从最初主营国产手表,发展到如今汇集众多世界名表。胡开文文具店(1926年进驻)的文房四宝,精益眼镜店的验光配镜,以及成都第一家西餐厅"耀华餐厅"(它的俄式牛尾汤、法式牛排和自制冰淇淋,曾是许多老成都人关于"西洋味"的启蒙),都承载了几代成都人的记忆。 · 中山广场的百年守望:在春熙路的中段,矗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铜像。这座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设计的铜像,自1928年落成于此,便默默注视着这条街的沧桑变幻,也见证了春熙路在抗战时期响彻的"抵制日货、抗日救亡"呐喊,以及反内战、争民主的热潮。 · 夜市灯火与时代新风:改革开放后,春熙路迎来了新的生机。上世纪80年代,青年路市场成为西部时尚的风向标。1992年,春熙路夜市开张,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成为许多成都人夜晚最爱去的"庙会",也造就了成都第一批"万元户"。 #成都必逛景点 #成都网红打卡地推荐 #成都旅游避坑攻略 #成都一日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