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黄田港畔,临江路桥的钢骨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阿伯指着桥下碧波流转的锡澄运河,忽然问我:“姑娘,你还记得三年前那座老大桥封闭时的模样不?”风卷着长江的潮气掠过新修的航运文化长廊,廊壁上老黄田港大桥的黑白照片在风里轻轻颤动,倒让我想起2022年那个初夏的傍晚——正是阿伯带我站在韭菜港公园的观景台,见证了那座承载几代江阴人记忆的大桥,最后一次熄灭灯火。阿伯是黄田港老码头的退休工人,今年七十有五,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和黄田港的桥脉缠绕在一起。 我初识阿伯,是2021年深秋的滨江路改造现场。彼时黄田港大桥北侧已搭起便桥,老桥的护栏上还挂着“谨慎驾驶”的警示牌,桥身的混凝土表面布满岁月刻下的裂纹。阿伯蹲在工地外围的石阶上,手里摩挲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年轻的他站在大桥通车典礼的人群中,身后是刚剪彩的黄田港大桥,路灯造型仿着南京长江大桥的样式,在阳光下格外精神。“这桥1990年5月动工,1991年10月主体就完工了,全长1317.84米,主桥长480米,宽15米,当年可是咱们江阴的‘争气桥’。”阿伯的指尖划过照片里的桥身,“我爹那辈走的是顺治十三年建的老浮桥,木板铺在船筏上,刮风下雨就晃得厉害;1969年西门桥改成钢筋混凝土桥,才算有了第一座通汽车的桥。1992年9月28日大桥通车那天,我特意请了半天假,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来凑热闹,他趴在栏杆上数过往的卡车,数到一百就兴奋地拍手。”那天我们沿着滨江西路漫步,阿伯指着路边的老厂房说:“大桥通车后,江阴港对外开放,商检局、滨江开发区都建起来了,春申西路这些六路工程也通了车,咱们城西的工厂一家接一家开,我就在码头当装卸工,看着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来,再通过大桥运到全国各地。”#抖音合集升级计划 #来自热心市民的溜达建议 #用odd风记录生活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