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土镇的历史始于唐代,当时被称为“骆驼铺”。这一名称源于一段与唐太宗李世民相关的传说:贞观年间,唐太宗为求长生不老,携道士赵无稽前往无稽山寻求指点。为前往道源圣地亳州,唐太宗在御兽园挑选坐骑,其中一匹年老体重的老骆驼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抵达亳州境内。这一传说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使其得名“骆驼铺”。 随着骆驼铺的繁荣,集市规模逐渐扩大,南北绵延两里路长。街北头矗立着华佗庙,街中央有火神庙,街南头则有玉皇楼,两旁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尽管集市日益兴盛,但人们仍沿用“骆驼铺”这一名称。 清末更名:“乐土”的雅称与文化寓意 至清末年间,“骆驼铺”更名为“乐土”。宣统二年(1910年),蒙城县知事于硕莅临骆驼铺视察,当地乡绅推举学识渊博的胡东川陪同。于县长认为“骆驼”一名不雅,胡东川巧妙回应:“此处实为‘乐土’,乃《诗经》中所述之快乐土地。”这一解释得到于知事的认可。回到县衙后,于县长认为“乐土”一词既辞采高雅,又与“骆驼”谐音巧妙,易于被人们接受和传播,于是决定将“骆驼铺”正式更名为“乐土”。 “乐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国风·魏风》中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意为快乐的土地、幸福的家园。这一名称不仅寄寓了古往今来蒙城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蒙城#乐土镇#记录身边的传统文化 #地名背后是家乡 #历史 #地名故事